Article
種給未來的紫陽花
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的事情很多,但在這種非日常的日常間,總還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比方在過去的日常中沒有餘裕做的事。 抱持著這樣的念頭,在梅雨季節暴雨過後,前往這個非觀光地的河堤,想看還沾著雨露的紫陽花。 無人車站的JR造田站小得不得了,候車室僅有幾個座位,月台上甚至毫無可遮雨陽的屋簷。但一踏上月台,耳邊縈繞著的各種清脆鳥鳴,加上大雨後空氣與土地的濕度仍滿溢的微涼感,五感似乎都變得清澈了點。 從車站到河堤並沒有明顯指標,但路也不複雜,看著地圖沿著路,十分鐘以內就走到了鴨部川河堤。 鴨部川帶著讚岐山脈的水從大窪寺附近一路流進瀨戶內海。據說在廣瀨橋附近的這段河堤曾遍佈竹林,加上人煙稀少、照明不足,沿路曾有好些「小心癡漢」的看板。在香川縣整治河堤後,即使河堤上什麼都沒有,也是不能自己想幹嘛就幹嘛。在2000年(也就是看板上寫著的平成12年),當時的造田小學校長向當時的香川縣知事請願,帶著學生從高松市東邊的讚岐市到香川縣最西邊的觀音寺市,從知名紫陽花景點粟井神社取得紫陽花之後,沿著鴨部川東岸大約500公尺長的河堤種下這些紫陽花,並將這段河堤命名為「鴨部川紫陽花夢之路」(鴨部川アジサイ夢ロード)。 本來默默無聞的這段河堤,逐漸成為香川人在紫陽花季節的賞花景點,除了這一層賞花的觀光意義之外,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造田小學的學生、PTA與當地居民、農家也都會一起整理這裡的環境。雖然今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而取消了,但過去每年六月在這裡都有紫陽花祭典,提供當地飲食之餘,學校也會販售紫陽花苗。 照片中,越過紫陽花與橋的較大建築物,就是造田小學。其實從造田車站走到鴨部川就會路過造田小學的操場。雖然不想被誤認為是不審者,但我還是往校園裡多看了幾眼,並且因為校舍透露出的某種氛圍,讓我在河堤上開始狂查這個學校。 從2000年到現在,鴨部川河堤上的紫陽花半數超過150公分高,有好幾株還比我高。雖然與紫雲出山、番州公園等處那種錯落有致的紫陽花叢不同,鴨部川河畔的紫陽花顯得非人工了一點,但我也很喜歡住民牽著狗在這裡散步,或是幾輛車開來下車賞花之後旋即離開的景象。從他處得到的紫陽花,在生活距離極近的河堤種下,並且在志工清潔活動中促成了學生與居民的互動,這樣看似簡單但如今看著這些高壯的紫陽花時卻覺得好有趣的發想,讓這段原來就只是平常的鄉間小路,獲得了日本的手づくり故郷賞(這個獎項每年由日本國土交通省選出,獲獎數每年不固定,但落在20-40個獲獎單位之間)與環境大臣賞等等。 如果一個念頭只帶來一個舉動,那我就不會特地花時間寫這篇文章了。 造田小學打造或維持鴨部川紫陽花夢之路的方法深入了日常、延續到生活。造田小學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一盆自己的紫陽花(マイあじさい),在校園裡分年級貼上紙條,自己的紫陽花自己照顧。一年級生領到的是紫陽花苗,還不會開花,一路照料到五年級時,就會進行插枝作業,升上六年級時,再將這盆插枝新生的花苗交給一年級入學的新生。 就這樣,雖然是從香川縣西部取得的紫陽花,但紫陽花卻在造田小學生生不息,這也是每年紫陽花祭典時學校能夠販售紫陽花苗的原因。由於紫陽花缺水時也會生長不良或枯萎,在讀了的許多資料中發現,2013年,學生們與志工等大約共600人,就在鴨部川河堤再種下大約700株的紫陽花。 映著遠山、稻田、河水與民宅的景色,一直沒有停頓過的,是從出站後便一路延續的各種鳥鳴。 這裡的紫陽花品種或許沒有目前看得別的地方來得多,在雨後來,泥土還非常濕濘,沒有另外準備野餐墊的話也無法輕快的河堤坐下。但當學校的鍾聲傳來,眼前的花與當地的生活連結的感受,還是會讓我覺得這一趟不虛此行。 這些花、這段路,也帶著學校老師們的一個想法:「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手培育照顧這些當地的花,當他們長大,也許會遠離這裡到其他地方,但若他們因為這個經驗沒有忘記造田,偶爾還會想著回來一趟,那就太好了。」 地域創生、社區營造,也有這種慢工出細活的耕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