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Ting's tips】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秋會期西邊島嶼遊覽提醒
回想起來才覺得自己幸運。第一次到香川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時,由於正在一個很長的旅行,前後來回香川兩次,跨了會期。也因為已先去過諸如直島、小豆島、豊島、男木島等從只要從高松港出發就能抵達的島嶼,到了秋會期,雖然相較之下這些僅限秋會期才有展品的所謂西邊的島嶼,必須先從高松搭電車再換船甚至中間還需要換公車,但由於思考太過一直線,還來不及反應到交通比較不便,已經決定要去。 去了之後,對於西邊幾個有展品的小島:本島、高見島、粟島、伊吹島,只有愛不釋手的感覺。 也因為這樣,當搬來香川住以後,陸續聽到許多人對於西邊島嶼的交通感到不便而抱怨或要放棄,其實蠻驚訝的。雖然我其實享受島上人比較少的感覺,但是良知叫我要出來、用手指指大家,疾呼千萬不能這麼輕易就放棄西邊島嶼呀!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絕對不只有直島今年一直很辛苦被大家搶著合照的草間彌生姊姊的南瓜或者安藤忠雄的建築喔。 相較於必須搭公車或租車自駕的小豆島,租單車也不免會騎得氣喘吁吁的豊島,西邊島嶼的大小規模,對於獨身旅人找路其實算親切,也因為島嶼較小,對於不只想要看作品,也想要看島民生活的人,西邊島嶼各自擁有自己的性格的這件事,其實更容易觀察。 如果你是秋會期第一次來瀨戶內,蠻建議至少挑一個西邊島嶼去看看,雖然同樣都是香川縣,可是每個島嶼都有不同的氣氛與特色。在非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期間,東邊的直島、豊島、犬島都還是有擇日開放作品與美術館的(會期結束後請參照benesse house museum),這也是為何在被問到「非藝術祭能不能到瀨戶內玩?」這一題時,我總斬釘截鐵回答:「當然可以呀!」的原因(當然還有綜合其他原因)。 但西邊這幾個參與展出的島嶼,則是非會期就不開放作品(粟島的漂流郵便局今年已不在藝術祭作品之列,看似之後也會採取這幾年來每月定期或有假日時不定期開放的策略;其他如本島的戶外作品若不拆除也當然會一直在那邊),往返四國陸地與島嶼的船班班次也減少許多,更不用說限定會期才有的航線。 以下無感想,說明前往西邊會期的一些提醒。今年的會期倒數22天,希望能解解人已在、或接下來要來的人對於西邊島嶼的恐懼或疑惑。 交通 用搭飛機想,如果從台灣出發,東邊島嶼比較像是從桃園機場可以直達的成田機場、羽田機場、中部國際機場、關西機場,你人只要到了桃機(高松港),通關(買票),照指示走對登機門(搭船碼頭),就可以前往你要去的機場(島)。 而大家不妨把西邊的這些小島想成台灣還沒有直航的機場,所以你必須先搭到成田機場之後,再換國內線往德島機場、出雲機場、或是庵美大島,有可能第一次光從國際線航廈找到國內線航廈就覺得頭痛,但是順著指示走或者問問人一定會找到的。西邊島嶼就多了這樣一個轉機(搭車再換船、有時還要換公車)的步驟。 對應西邊的島嶼,也有每個不同的車站與港口,以下從距離高松最近到遠來說。 本島的搭船港口是丸龜港,只要抵達JR丸龜站後步行十分鐘左右就會到。 高見島除了可以從多度津港乘船,也可以從本島搭船直達,從JR多度津出站後就能看到接駁公車的指示。 粟島的乘船港口是須田港,搭電車到JR詫間站後,站內就會有工作人員指示接駁公車乘車位置,而其實乘車地點也不過就是出電車車站後往右邊看就會看到的位置,非會期期間的搭車位置則在出站後左手邊的公車站牌。另外會期間也可以有船接駁往來高見島。 伊吹島的乘船港口是觀音寺港,從JR觀音寺站也有接駁公車。有小魚乾之島之稱的伊吹島港口飄揚的捕魚船大旗,是上述三個島港口看不到的風景。 我通常習慣將當天要去的島嶼的時間在出發前先查過一次,然後統一寫在一張便條紙上便於隨身攜帶。除了確定要搭乘的班次時間之外,前後各一班的時間也會備註上去,避免萬一有電車延遲等等意外情況發生可應變。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導覽手冊雖然有註明接駁車的班次時間,但實際走過一輪後,也有公車班次與船班班次時間不符合的狀況,有可能現場人員會依照當日人數多寡而調整。初訪者倒是不用太擔心找不到接駁公車的搭乘位置,會期之外不一定,會期內則做了蠻完善的指示,出站之後尋找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那藍色的大旗或者穿著藝術祭制服的志工,一定會得到指示。 和東邊島嶼的提醒一樣,不管去哪個島,切記末班車與末班船的時間,除非你已經訂好島上住宿。在西邊島上住一晚也是我蠻喜歡的,在末班船離開之後,島上從喧鬧到忽然安靜的時候不真實到像是在天堂,也是島民的日常。 抵達島嶼之後,接下來分享在島上如何移動囉。 島上移動 不管有沒有購買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導覽手冊,抵達島上的第一件事,我習慣先找案內所位置,第一是知道萬一發生意外狀況如天候變化船班會不會停駛時可以去哪裡得到最正確的資訊,當天在島上哪些作品或餐廳有沒有休館、營業,通常也會寫在案內所的白板上,第二是拿該島發送的導覽地圖。島上的地圖通常會比官方導覽手冊再清楚一點,在島上移動看作品也比導覽手冊好翻點。 本島展出作品的範圍較廣、島嶼面積也較大,除了搭乘島上的公車移動之外,會騎腳踏車的人也可以在港口直接簡單辦理租借手續。沿途其實都能看到指標指示作品位置與停車場位置,不太需要擔心迷路。但要記得在日本要靠左邊騎啊,今年實在看到太多台灣旅客不是逆向騎車就是站在馬路中間拍照,上週就在小豆島的小巷裡的轉彎處遇到大聲聊天還笑嘻嘻逆向面對我衝來的女生,可以不要這樣嗎。出外旅行安全還是很重要,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高見島與伊吹島的陡坡不輸給男木島,切記穿著好走路並防滑的鞋。如果有帶長輩一起來,需要留一些時間在中途喘氣休息。高見島的沿途也有簡易登山杖可以借用,天氣好時沒有問題,有點微雨時也蠻建議使用登山杖慢慢走。 粟島的作品展覽範圍其實都在步行可抵達的範圍,今年也有免費高爾夫球車接駁往西濱海岸看作品的服務。不過,走到粟島小學校看完作品後再步行往西濱海岸,其實也只需要10分鐘左右喔。 另外是常被問到「在島上要安排多少時間」的問題。這題完全因人而異,我相信今年大家也看到不少一天勇闖幾島的遊記,但我偏偏不是那個路線,這和你與旅伴的體力、看作品的習慣、你們幾點出發、是不是住島上、當天是假日嗎都有關係,所以這個回答是不是能成為大家的參考我也不太確定(不過太常被問還是回答一下)。官方導覽手冊上都會寫出每個島的建議停留時間,我通常都會自己依照島的規模再加0.5至2小時,預留可能找路、彎進小巷,以及吃飯,或哪個作品人剛好很多需要排隊、忽然又被哪個作品吸引停留比較久的時間。 尤其是西邊的島和島民接觸的機會更多,如果你有「好喜歡島民的熱情/純樸」的驚嘆,請把握在西邊島嶼與島民互動的機會。到高見島那天爬上陡坡看完村田のぞみ的作品後,協助蓋章的小蝦志工婆婆和我聊天,我問她從哪裡來,她說她每天從丸龜開車到多度津港再搭船來。我說每天這樣爬陡坡很辛苦吧,謝謝你們。她笑得很開心地回我:「難得可以為這些島做一些事情,爬坡沒有問題喔!謝謝你們那麼遠來島上看作品。」 這種互動,都需要用時間才有機會共有。 飲食 便利商店、雜貨店、販賣機,這種多數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島上未必都有。前往島上時,我的包包必備的是至少半天的飲水量與一顆飯糰或一顆蘋果,如果沒有帶水,那在最後要前往港邊搭船的車站販賣機至少會買一瓶水。藝術祭會期期間的優點是即使島上原來沒有食堂,也會有島民婆婆們製作的便當販售,這類資訊除了藝術祭導覽手冊、官網都有之外,島上案內所的白板上也會註明。不到必要關頭,包包裡的那顆飯糰往往不會拿出來,因為都到島上了,吃島上食材、島民製作的食物多麼美好!一直覺得旅行的記憶不只在眼睛或照片裡,味覺也是其中一環。吃到本島漁夫伯伯捕的魚做的咖哩、伊吹島的小魚乾製作的便當⋯⋯,無形中都可以多了解這個島嶼一點點。但要提醒由於數量都有限定,如果身上沒有食物,抱持著必須在島上吃午餐的決心,建議用餐時間一開始就先去買比較好喔。 便利商店、雜貨店、販賣機,這種多數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島上未必都有,同樣的,處理垃圾的系統,島上也未必與陸地上相同。因觀光客來臨而增加大量的垃圾,對於島民也是一項負擔。雖然麻煩了點,但去島上時必然會帶的,還有一個垃圾袋,將自己當天產生的垃圾(看作品太感動擤鼻涕的衛生紙、飯糰外包裝⋯⋯)帶回家丟。 今年真的很多這種畫面。我不知道大家看到會是什麼感覺。 對於這樣熱誠接待來者的島民,總習慣路過時打聲招呼說聲「こんにちは」(konnichiwa),離開時帶走自己的垃圾與說聲「ありがとう」(arigato)或是「また来るね」(matakurune)。得到的反應,會與規模較大的島嶼有很大差異喔。已經在瀨戶內的朋友,看完還不想去西邊島嶼試試看嗎? all copyrights reseverd.
Read more地方專屬風情 牟禮源平石燈路
覺得懷念又親切,當走出琴電八栗站,已經不再需要辨別方向便能找到石燈路會場時。 一直對於經常被問到「非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會期到底能不能去高松 」感到無奈,雖然某種程度可能也代表了香川縣推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成功,但實際上每個季節流轉之間在香川各地都會發生的祭典、活動,與島嶼的日常,一直覺得都還是吸引人的風景,而且不是藝術祭會期時人潮較少,眼睛所見的更不觀光、更加當地。 第一次來到這裡時的心情,是一種雖然這麼平常,但其實好像自己也想不到的感覺。 牟禮源平石燈路一年舉辦一次,今年第15年。這條延續將近一公里、慢慢散步可以走一個多小時的日常街道,在路旁、住家門口的各式各樣石燈,正是以牟禮當地的特產庵治石製作的,像是一個石燈創意的小型嘉年華會,每盞石燈都有創作者與主題,主辦單位製作了一本A4大小的手冊,說明著每個路段的作品編號與價格。或許是因為身為東部出身的小孩,第一次來到這裡,看到這些石頭總想到兒時搭車回爺爺奶奶家的沿途會看到許多漂亮的大理石,但卻也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可以透過這種方式讓人更認識這項特產與工藝,而不只是大塊大塊的擺放在工廠門口。 在牟禮源平石燈路的活動中,可以見到的景象幾乎真是再日常不過。成群的學生、群聚的家庭,也有一兩個觀光客穿梭其中。從黃昏開始到晚上大約九點半結束的活動,正好讓人避掉暑熱,隨著變暗的天色觀看石燈。作品有詼諧、有莊重,但倒也不用給任何特殊評價,只是平淡的在石燈中散步,享受每個作品帶來的會心一笑。 請往這裡走。或者可以用來指示逃生出口? 哈囉,小小兵。 這盞石燈是動態作品,搭配動作與從遠方就聽到的鈴響,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除了作品展示之外,也有石頭相關物品的販售攤販。 每個週六,在洲崎寺也有音樂演唱演出。 當地的麵包店也會出來擺攤,還有免費製作手提燈籠的體驗,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 每一件事情拆開真的完全是會讓人習以為常的活動,但是加總在一起,以及看到許多人潮的聚集、還有年輕當地學生投入參與活動志工那有些靦腆卻認真爽朗的介紹,每年夏天總還是會期待這再也當地不過的活動。 今年的石燈節到9/14結束。在藝術祭會期之外,尤其貪圖夏/秋夜晚風或者遛小孩的旅人,何妨來這裡吃吃喝喝,像是逛夜市邊看石燈一樣的心情。而且走到盡頭之後,可以不用再花一個多小時往回走,主辦單位準備了接駁車,人滿就出發,帶你回到琴電八栗站,所以我的策略是一路邊逛邊吃到最後心滿意足的回到琴電車站搭車回市區。 並不觀光,毋寧可說是洋溢著當地的生活感。牟禮源平石燈路官網在此。
Read more最慢的煙火
有一種煙火是不用人擠人,有一種參拜是一年只有兩天的機會,有一個車站是一年只有兩天電車在這站才會停下來。 從高松出發,搭上JR約一小時可以抵達的津島の宮站,一整年中只有8月4日與5日兩天會在這一站停車,平時搭車往西時,只能看見窗外匆匆掠過的站牌。想到津島神社,平日除了開車、或者搭到下一站再花約半小時步行別無他法,但其實即使來了,也只能看到鳥居,距離大約250公尺、在海中間的津島神社變成最遙遠的距離,看得到卻到不了。 通往津島神社(在橋的盡頭)的津島橋(也有幸福之橋之稱)平常是被封閉的,仔細一看,甚至連步行過橋的橋面木板都不在。 每年8月4日、5日兩天,是津島神社的夏日祭典,神社只有這兩天會開放。像被施以魔法一般的,搖身一變成為一處聚集人潮的地方。 除了參拜,8月4日晚間施放的煙火也是參拜者們的重點。由於津島神社主佑孩童平安成長與幸福,除了攜家帶眷的家族成員外,也有一群群穿著浴衣來參拜的年輕女生、情侶和夫妻。 津島橋並不長,但因為人潮眾多,移動速度緩慢,甚至還有拍照的餘裕。 在攀爬階梯上神社前,也有很多攤販,完全就是日劇中看到廟會的景象。黃昏來參拜之後可以吃吃喝喝,等著晚上的煙火。 不過不要太心急想吃東西又因為人潮多而匆匆參拜就離開神社了喔。神社後方的一小塊平台,也是個很好望海拍照的地方。島嶼間的距離感又與高松港附近的感覺不同。 然後,津島神社的煙火是這樣的,可以不用一直握著相機猛拍,煙火會在你等到以為活動已經結束的時候再忽然打上一發,而這裡的煙火上升的速度,也是目前所見過史上最慢的。像電影裡的慢動作。所以儘管吃零食喝飲料吧,把相機掛在身上、開著待機模式,聽到聲音時再拿起相機就好了。然後拍完這一張可以繼續聊天吃喝,等待下一發的煙火施放。 原來煙火的節奏也會隨著當地生活步調而有調整嗎?雖然知道當然不是這樣。 沒有滿天閃爍的火花,一次一發、各種形狀、之間的間隔是「────────────────────────────────────────」這麼長的破折號。吹著夏天海風,雖然並也不會有伴隨著「看煙火」而特別高漲的情緒,但很舒適。 一年只開放兩天,來旅行時若遇到也是美好的一期一會。就是本週日了。 附上前同事寫的津島神社夏季大祭,內有更多照片與交通資訊。
Read more屋島的美麗在日常
在香川,想要登高遠眺瀨戶內海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四國陸地的五色台、竜王山、紫雲出山,島上如豊島的壇山、小豆島的天使之道、寒霞溪、城山⋯⋯,基本上在島上能夠爬上去的山,都能享受遠眺漂浮在瀨戶內海上那大大小小島嶼的美景。 但我卻對距離高松市區不到一小時以內的屋島山上情有獨鍾。原因其實也不複雜。其一是雖然平常從琴電屋島站往屋島山上的公車班次平均一小時一班,並不算太多,但從市區出發,電車約20分鐘、加上搭上公車後約15分鐘的車程即可抵達的屋島山上,是對旅人而言交通相對方便的選擇。 此外,山腳的四國村將四國四縣的歷史發展脈絡等相關建物或景點重現於此,沒有太多時間的旅人,在小範圍內便能看到各個由四縣所搬來的珍貴文化財,更何況四國村裡也有安藤忠雄設計的四國村藝廊。加上四國村旁的うどんわら屋,或屋島山上的屋島寺與新屋島水族館,不論是攜老還是扶幼,都還可以在賞屋島夕景之餘加進其他的行程。 最重要的是,屋島山上的腹地夠廣。即使是夏天到初秋舉辦夕夜景活動的時候,也沒有人潮過多導致想拍一張照、想好好看景色都得大排長龍的擁擠情況。而這股閒適自在,也是最初喜歡香川的原因之一。 明知道受到颱風影響,今日的天氣不似昨天晴空萬里。但因為夏季是最適合上屋島山上看夕景的時候了,還是趁著週六下午趕緊上山,想要趕快拍照寫文章,讓夏天來香川的人們可以考慮上山享受這份簡單的奢侈。 以下照片依拍照的時間序排列。 五點多抵達山上,相較於前幾次上山,果然今天看不到一整顆的夕陽。然而遠處的瀨戶大橋還是清晰可見。 從屋島山上也能看到高松市區與高松港。這次還認真地找了一下自己家的大概位置。 往小豆島的船班一來一往,交接的人生。遠處長條型島嶼是女木島,平時大家搭船的港口,也就正面對著屋島。 即使沒有一整顆的夕陽蛋黃,天空顏色的漸層仍然極美。閃爍在瀨戶內海上的夕陽光澤,也一如往常平穩得讓人覺得安心。 不記得上屋島山上幾次了。但記得第一次上山時是冬天,極冷冽刺骨的風,是另外一種極度孤絕的氣氛,那種全世界只剩自己一個人被冷風吹的感覺。雖然冬天天暗得早,但其實冬天的末班公車時間也早,幾乎是等不到落日便得離開,但已經知道屋島山上的視野有多好。後來才領略到夏天傍晚時山上的和煦微風、可以慢慢坐著等夕陽掉到海裡的悠閒,遇到夏季活動舉辦期間,可以在附近的商家買些零食甚至邊吃烤肉邊看夕陽,雖然夏夜晚風哪裡都涼,但攀高眺望瀨戶內海的景色卻與港邊全然不同。一次帶遠道而來的日本好友上山,忽然就與旁邊一對帶著保冷箱的夫妻開始聊天,太太先訝異著從東京來的朋友怎麼會知道屋島、再訝異怎麼會是一個台灣人帶日本人上山,然後先生從箱子拿出啤酒問我們要不要喝,說他打算喝到天黑之後,讓太太開車帶他回家。 儘管屋島被選為日本夕陽百景之一,卻毫無距離感,就是讓縣民話家常、喝啤酒,順便再與遠道而來的人誇耀「這裡真的很漂亮吧!」的日常。入夜之後的市區的夜景,與在海上緩慢移動的船隻燈光,是另外一種景象。 尤其是二訪三訪四訪五訪香川的人,在習慣搭船移動前往各個島之餘,或許也會想從另一個角度觀看瀨戶內海。 附上琴電屋島站往屋島山上公車時刻表
Read more一點新、一點舊的四國村
不是第一次到四國村,卻有這一次才比較認識他的感覺。 今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有兩個作品在這裡,一件為秋季限定,還沒看到;另一件就在迷你版的祖谷蔓橋旁,「suitcase in a bottle」這件作品自己蠻喜歡。但要不要為了一件藝術作品來四國村,當然見仁見智。 只是,如果不只想要看作品拍照打卡,對四國或日本文化歷史有興趣,或想讓可以自己走路跑步的半獸人放電,或是念歷史與博物館相關的朋友,或只是喜歡大自然多一點、想要排一個微爬山行程,也蠻建議來看看四國村搬移四國各地歷史物件、保存歷史建築與展示方式。不大不小的四國村,可以看到四國四縣在歷史文化方面的演進。 比方小豆島的花崗岩石材堅固品質良好,大阪城修築時也使用了小豆島的石材。 香川縣的特產「三白」之一的砂糖的製作過程與工具也好端端的被保存展示。如果沒有太多時間能在一趟旅行中環完四國四縣,四國村是一個讓人能夠在短時間內構築四國各地舊生活樣貌的地方。 由於四國村就沿著山,訪四國村也就像是小型爬山行程,幾乎都是石板、石階、碎石、泥土、木板路,因此高跟鞋、淑女鞋、拖鞋都不適合。另外販賣機沒那麼多,夏天衣服重複濕乾三次很平常,請注意自備飲用水。除了入口處提供不同語言的園內地圖介紹,在路線規劃部分,四國村也很用心,即使不看園區介紹,在稍微迷惘的時候,就會看到路線指示。 另外還有一個推薦四國村的原因。今年因工事,丸龜的豬熊弦一郎美術館並未開放,但截至本週六、與隨著藝術祭夏會期開始的上下兩個豬熊弦一郎特展就在四國村藝廊展出。藝廊本身不大,但展出作品件數豐富,且在沿著自然山林間展出四國相關物件之中,安藤忠雄設計的這棟建築與四國村融合得很好。看完展後也發現了藝廊另一側外的庭園之美。 此次展區提供不使用閃光燈的拍照。 喜歡的藝廊一角。 進場時詢問工作人員如果想逛完全部包括藝廊要多久,他說1.5小時,但我後來花了2.5小時也沒逛完全部。當然因為自己慢慢看每個展示說明與拍照也有關係。但藝廊外的山景與庭園也舒服到讓人不想離開。 也覺得正是到屋島看夕陽的好季節了。把這裡跟屋島加在一起蠻好的。 從琴電屋島站出站後,就有往四國村與屋島山上的公車,在藝術祭會期間也有加開往山上的巴士班次。不想等公車的人,在同樣這個地方也都有一兩台計程車等候載客。 如果選擇步行,走到四國村的時間約7-10分鐘。沿著山坡慢慢走,聽到電車聲音的時候回頭看到琴電剛好駛過。 四國村的開放時間在這裡。藝術祭會期期間持鑑賞護照入場半價(原價1,000円)。不來嗎?
Read more心臟音,不只是心跳的聲音
去豊島看作品,第N次。是住在高松的奢侈,或潛藏在心裡那份對於工作的責任感。 去唐櫃港附近、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心臟音」,第四次。 前面幾次分別與日本與台灣友人去。每一次朋友看完作品,朋友興致勃勃嚷要錄下自己的心臟音時,我總一致的淡然:「哪一天我不在這世界上了,我的心臟音如何,還有誰會在意呢?在這個地球上佔著一部分的記憶體,對我而言目前為止似乎沒有那樣的必要。」 然後去海灘等待登錄心臟音的朋友。 在日本工作,有些在台灣的朋友難以想像的事。比方政府規定一年一次的健檢、比方日本上班族的國定假日天數其實比台灣多,雖然在台灣的時候讀到的以為的、也以為是每家公司每個地方都是過勞死那樣的印象。儘管年假敢不敢休、倒是在公司習慣與個人性格,但整體而言國定假日天數並不少。 某年公司的健檢,報告中指出我有心律不整的問題,那是在台灣的健檢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後來花了好些方法、在各個地方做檢查,終於從主治醫師(謝謝台北馬偕顏醫師)那裡聽到判斷。知道病因並非先天或體質、也可以透過吃藥或某些很簡單的方式例如轉換環境等方式治癒時,有超出鬆了一口氣更多更多的感覺。 日本生活有很多學習、拓展、或對自己的探勘,但我從來不會說當中並不包含一絲的失去。而失去了什麼,是在來日本生活的選擇當中本來就可能有的風險,也沒有要對誰訴苦,只是,對於那些一味的羨慕,也已經不再反應或說明。 心跳過激而醒來的夜晚有多少個、心情如何,到底有什麼和誰鉅細靡遺描述的必要。除了寫小說。 確認檢查結果不久,我終於去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用「終於 」兩字,是因為其實認識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根本比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早太多,然而直到沒有預期的搬來瀨戶內生活了,越後妻有對我卻仍是處女地。到了新潟、抵達同樣也是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最後的教室」那天,我與旅伴分開走,在那個廢棄的校舍晃了許久,卻一點也不感覺恐懼,儘管沒有做太多功課,心裡卻襲上在瀨戶內海海灘畔、那幾乎總是被陽光與乾燥灑落、每回進入作品卻也讓我感覺退無可退的「心臟音」。 消逝的與存在的,並不互相悖離。原來。而消逝也不意味著可怕或沒有必要。 再一次進入那個穿透細胞深處的、心臟鼓動的房室,出來後,第一次走向服務台:「我想登錄心臟音。」 看說明、錄音、取消一次再錄一次,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工作人員要我再等一下,然後遞來一片CD,有著一個編號,與此後存在這個作品的資料庫的心臟音。 雖然仍然在這個地球佔據了空間,但對我而言,這次是「在瀨戶內生活這幾年的證據」的心臟音。我抄下編號,期許下次再來的時候,錄下的,已經不再是紊亂的心跳。雖然聽著錄音,有種在做檢查的感覺,心跳果然仍然紊亂啊,這樣想著。 尤其在自己的生日月,是莫大的祝福、或提醒。 仍然陽光迤邐,想法已然不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