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個貝果,名為「無花果與核桃、佐自然河景」

Post on
日本旅行

看過天氣預報發現,排定要去鳥取砂丘的早上會有大風還可能下雨。

不想演出逆風前行那種假開朗少女成功記的辛苦戲碼,於是修改行程,抵達鳥取後就直奔砂丘。心裡還打著如意算盤,這樣就有大半天時間可以留給想去的美術館了。

孰料人生中的「孰料」如影隨形。直到將砂丘的砂都洗乾淨也睡醒了,吃早餐時赫然發現,對,這天從車站到美術館的接駁巴士沒有開。(儘管這裡用了句號但內心其實出現驚嘆號連發)如果採取替代方案到另外一個小車站再搭計程車,有可能當天無法回到家。(這個自己沒先仔細看的事情也要怪水逆嗎這樣水星好可憐)(此處加註警語:其實瀨戶內也是如此頑皮的,美術館休館時間不一、往島上的船班隨週幾與季節不一、當然島上的商店休假時間更不一。

仰天長嘆也難挽頹勢,旅行時還要生氣簡直跟自己與旅費過不去,乾脆當成留一個伏筆,下次再來鳥取吧,反正還有很多地方想去而沒能去。

標註在地圖上的記號於是又派上用場了。

天氣不好、時間也不足以去太遠的地方,從車站拿的宣傳手冊發現鳥取市區的咖啡店不少,甚至還被標記成一條咖啡街行程。比對了介紹,還有自己地圖裡註記的店家,拖著行李,選了沒有出現在介紹手冊上的「森之生活者」。

理由呢?直覺想看河景喝咖啡算不算一個好理由?河流總是過去影響群居生活的重要場域,日本現在各地還是有不少河岸是重要觀光景點,河邊也往往能看到當地住民的生活輪廓,約會、散步、遛狗。我喜歡這種景象。


沿著袋川河邊走,腦袋浮現找資料時看到的幾張照片,心想「森之生活者」是如何結合河景與森林?走到了小小的、低調的入口。


明明是第一次來,卻不知為何有種既視感。




店內座位不太多,11點前進入店裡,還沒有客人。空間裡除了熟悉的、也是工作時常聽的小瀨村晶的音樂,最豐盛的就是製作貝果的香味。十。足。安。靜。


豪不猶豫地選了靠窗的座位。


店內供應的東西很簡單,都說了是貝果店,就真的提供了十多種口味的貝果,還有餅乾。飲料除了冷熱咖啡與幾種紅茶外,也有自家製生薑蘋果汁與蘇打等等。


店裡比起貝果口味種類多的,是書。和多數日本咖啡店相比,雜誌顯得少,仔細看書架,有許多料理、咖啡、森林相關的書。




店裡後方的長型空間看似小小的展覽區域,其實平台上的書也是店裡的收藏,可以自由拿取閱讀。

和店裡靜謐氣氛一樣,在廚房做貝果的兩個女生,面對我這張陌生臉孔既沒有過多好奇或熱心想攀談也絲毫沒有冷淡,關注著我是否要點餐了,送上餐點之後,又逕自繞回廚房去忙。

我也樂得自在的拿出筆記,寫著自己的東西。


平常在麵包與貝果中間多半選擇麵包,總覺得自己吃不懂貝果。選了無花果與核桃口味,也只是因為喜歡吃無花果口味的麵包。但咬下第一口,便覺得如果是這裡的貝果,我可以天天吃。外殼毫不乾硬、內部卻也頗有嚼勁,越嚼越香,沒有多餘的粉質或香料氣味。


眼睛仍然注視著窗外。上班族提著便當走過眼前、推著助行器的長者走過眼前、年輕少女走過眼前,袋川沿岸滿滿一排櫻花,如果是前一兩週來一定更壯觀吧。

貝果還剩一半,有個七十代左右的婆婆推門進來。廚房的兩人探頭出來,發現是熟客,有點親切的問候著。婆婆說上星期好想看櫻花啊,但是一直沒有時間來。聽著他們的對話,比較起對待我的有點距離與安靜,好喜歡這種不勉強。

也發現為何會有既視感了。上樓的窄小樓梯、背對著店裡所有人事專心在自己的筆記或者河景的我,有一種好像在台北的某家熟悉的店等待好友來的感覺。就是這種「自然」的感覺,好,我接受你是森之生活者。

鳥取的最後一處停留,覺得跟鳥取的距離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