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花蓮的一趟聲音旅行

Post on
台灣旅行

怎樣才算認識一個地方呢?去幾次、走多遠,或者要住多久,才算認識呢?

花蓮,這個過去曾以一年約一次的頻率到訪、距離家鄉不遠因而更覺親切的地方。有我喜歡的書店、咖啡店、小吃,最重要的是景色。即使不記得路名,每次到了仍有一定的方向感,知道往哪裡走有想念的味道,與怎樣也看不膩的景色。

我還以為我夠認識花蓮了呢。

這次探訪花蓮,遇見了一種不算太新但尚未太被廣泛認識的展演方式——audio walk,透過看似與土地毫無關聯的「千層麵是如何形成的?」,知道的花蓮或許比過往去過的次數累加起來更多。

孩好書屋(極喜歡孩好的選書與簡單的空間佈置,在裡面感到安全)用手機下載了app Chito、掃了QRcode連上演出頁面後,戴上藍牙耳機,就開始大約40分鐘的這一程探險/旅程。

這樣的演出形式終究是新鮮的。我的眼前並沒有任何演出者,但我確實被耳機裡的聲音帶著,穿過了馬路,鑽進了一條有故事的巷弄。耳機裡這個聲音宛若旅伴,成為景色與知識之間的媒介,對我傾訴著眼前景色的歷史。

走上河堤,不遠處是自己用過許多種方式經過過的尚志橋,然而在美崙溪兩岸進行中的各種日常景色卻是初識。這不就是我的追尋嗎?像到東京喜歡在隅田川散步,到京都必然在鴨川河畔做所有那個季節能做的享受,在孕育著城市的生命力的河川兩岸做各種再也日常不過的事,與城市一起共生。

比起任何餐廳、市街,看見了更當地的花蓮日常。當然,這趟聲音旅行也不只如此。



拍下這張照片時起了雞皮疙瘩,忍不住也去摸了他寬厚的樹幹。但為了保留每個人的新鮮感受,我沒有要放太多沿途拍的照片,也沒有太仔細描述路程。(所以此文不需要怕踩雷的分隔線)如果之後去過的你們有人想要玩猜猜看遊戲,或者分享在這棵樹下的心情,我們可以再來討論。

這趟audio walk隨著每個人的步調快慢,時間或長或短。但無論如何,這位我不認識的旅伴(聲音)正確且清楚的指引了希望我去的方向、要我別錯過的事物,也給了我一個極為震撼的結尾。直到聲音結束,我還坐在路邊許久許久,同時在手機記事本裡並打了這幾行字:眼睛所見原來是如此淺薄,稍稍忽略脈絡或發生,就讓人只記得剩下的風光明媚。
(一放照片就會爆雷,所以想知道的人再看看有沒有機會自己去喔。)

------以下則是這趟去到的喜歡的地方的分隔線,已有很多私房花蓮景點的朋友不用往下看徒增選擇困擾------

在這一趟audio walk中,我陌生的旅伴在耳機裡問我:「還記得沒有戴口罩的感覺嗎?一百年後的人會怎麼看我們?」我隨口而出:「我只希望一百年後的人不會再如現在的我們,儘管台灣已經算是相對安全自由。」說完後,笑自己像在和真正的旅伴對話。

但真的好希望這種帶有限制的日子能平安的盡快結束。尤其當人到了花蓮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好喜歡的咖啡店時尤其痛恨這病毒。

咖啡魔的腦袋中是必須處處都有咖啡店名單的,但意外的,花蓮竟然尤其多。好處是可以看自己身在何方、哪家店突休都能找到好喝的咖啡。雖然這樣說,我還是去了有花有貓有真咖啡的珈啡花
 



重訪舊店卻從來不曾失望(畢竟這趟去了過去的愛店失望了兩次)已經太感動,太喜歡每次都被咖啡清洗身體細胞的感覺。一杯喝不夠就要喝兩杯啊。

疫情期間,進店除了要關好門別讓貓咪跑出去外,也不希望隨便摸貓。「什麼時候可以過沒有這台酒精消毒器的生活。」我彷彿一瞬懂了貓語。

另外一個發現是位於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內的花聲客廳。由於由音樂人主理,除了是一般的休憩空間,也會舉辦講座活動與音樂演出。這次在這裡喝了一個來自日本廣島、有四種水果口味的咩酒,但我來不及拍照就喝完,喝完就醉了也忘了拍瓶身,所以⋯⋯(顯示為低頭扭手帕)。但沒關係!那四種口味的咩酒就放在吧台前,去到現場一定很好認。

在這短暫的花蓮聲音旅行中,意識到了其實還有太多的台灣,自己一點都不了解。或許趁著無法海外旅遊的時機,正是補充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