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他昨天出生,你要帶他回家嗎?

很多年前,忘了是第幾次來高松旅行,一個要移動往德島的早晨,瞥見車站不遠處搭起了兩排帳篷,貌似市集的模樣。在台灣本來就愛逛市集的,第一次到高知逛週日市集的印象也大好,於是好奇的走了過去。 那是與さぬきマルシェ(讚岐市集)的第一次接觸。 要形容讚岐市集,儘管真的坐在電腦前想了一下,但還是沒辦法用一句話簡單形容完全。 要說是手作市集,它是。簡單至讓孩子選擇蔬菜種子埋入土盆然後帶回家,或者盆栽組裝(香川縣的盆栽之有名可是揚名海外的)、苔玉體驗;也或者是搭配季節與在地工藝或名物,例如漆器體驗;又或者明天就要發生的,以香川縣產檜木製作當季的鯉魚旗,都是透過不太花時間又簡單的互動,讓不分年紀的人可以趁機碰觸與了解當地。 但要說他是小吃市集也可以。儘管名為讚岐市集,而讚岐正是香川縣的地名舊稱,這裡讓人可以不用搭車便能一次買到、吃到遍佈香川縣各地知名的貝果、麵包、咖啡、甜點,也少不了小豆島有名的橄欖製品或醬油,男木島有名的章魚飯,盛產季節時的草莓、桃或橙。然而攤位也不僅限於香川的物產,包括四國鄰近的德島的有名咖啡店、使用高知地雞現烤的骨付雞也是常客。因為每個月一次的讚岐市集每回參與的攤位與品項都不同,除了沒有來一次就感覺膩的可能外,對我而言,短短的一條街道,常是能看見當令盛產蔬菜水果,有時甚至包括花卉,認識沒有見過的蔬菜的地方。 香川盛產小麥,麵包店特多,基本款的菠蘿、草莓之外,口味也奇多。那天買了香川米做的白吐司,吃到最後一片都後悔為什麼只買了半條。 來到高松生活幾年,意識到一個逐漸習慣成自然的其中一件事是「無添加」,或許這就是所謂小地方的好處吧。連鎖超市買得到的全國品牌當然不會少,然而距離產地近的小店小品牌水果製品,有許多都是自製自售,果汁、果醬的保存期限不長,卻都能喝出那種沒有過甜感的果物原味。季節過了,買不到這種水果的相關製品了,索性就嘗試另一種當季水果。 在超市看到橄欖豬、橄欖牛,在島上看到章魚,買回飯店也無法烹調?進居酒屋也害怕不會日文難以點菜?在這裡,看準食物使用手指指一指、比數量,掏出錢包付錢就能吃到最當地的食材了。 更新鮮的、更有趣的、更讓我喜愛的是這個。 每次總有農家直送蔬菜攤位,而每次只要有來,必然會停留的就是農家攤位。負責顧攤位的常常是農夫本人或家人,販售的蔬菜常常是當天現採,遇到沒見過的菜時,還能直接詢問最適合的烹調方法。每次付完錢、直接從農夫手上接過蔬菜,總有種難以言喻的感恩心情,而且這裡賣的蔬菜實在太便宜,造成每次來就啟動主婦魂,直接挑選可以煮一個星期的菜回家。 那天付完錢才看到這個看板,很沒禮貌地當場大笑出來。「才剛出生的雞。蛋。他昨天生日!」 他昨天出生!非常年輕新鮮喔,所以你要帶他回家嗎?好像這樣說著。 除了手作體驗、除了飲食攤位與當季盛產蔬果與農產製品,也不時有書店以木箱裝著書或繪本。這個市集洋溢著對我而言非常香川的氣息:並不勉強裝華麗。麵包、蔬果種類多時,固然可以排得桌面滿滿的很漂亮,但有時咖啡攤位只有咖啡豆與現場沖泡器具,看來冷清尷尬,攤主與客人也不怎麼在意。表面的裝飾、過度的禮貌,在這裡都不存在。物品本身才是重點。 像這杯看起來是尋常咖啡的咖啡,其實以當地產的自釀柑橘糖漿加上氣泡水與咖啡,順口到想再買一杯。種種產品都試圖與當地特產結合,是這個看似規模不大的小小市集無法被其他漂亮市集取代的部分。 今年似乎配合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藝術祭會期期間的市集除了一般的營業時間外,還有早市,早上八點就開始營業,販售些簡單的輕食早餐讓人可以買走或現場吃再直接去島上玩。附上連結,每個月有什麼攤位都在這裡:讚岐市集

Read more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 小豆島自駕一日遊紀實

在自己發明的很多莫名其妙自以為的箴言中,有一句我真心覺得很箴言的是「人各有癖」。僅管別人看來好像我的工作好像在玩,但我自己的癖是除非是配備攝影師,否則採訪或探訪工作時,我喜歡一個人走,想盡量保留最完整感受或調整或對話的條件去探索當下,向來沒有什麼邊陪朋友玩邊探訪的事。 這次倒是自己先打破自己的癖。原因就是因為小豆島實在一。點。都。不。小!又因為島上公車路線接續不是那麼順暢,尤其對於第一次探訪小豆島的人,弄清楚地區與公車路線接續已經需要花一點時間。而我不管去了幾次,至今還是有太多沒有去過的地方,想要在短時間盡可能看到最多地方,自駕會是好選擇。因此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春會期開始前,知道朋友要在小豆島自駕,我便自投羅網的報名當朋友的跟屁蟲,期望可以一次打遍天下無敵手,至少看到島上三分之一至半數區域的作品。 自駕一日遊後來變成五人組,其中有住在高松的人(舉手)、有來過數次的人、還有初次到香川的人。大家自然分工,有司機、有路線規劃、有輸入導航手等。雖然最初想要的是一次打遍天下無敵手,但一個人能做的事與五個人能做的事又略有不同,負責規劃行程的我考慮到種種,排出了一份自以為漂亮、也能顧慮初次探訪小豆島的旅人的一日行程如下。 10:00土庄港取車 肥土山與中山地區 北浦 大部 福田港(視時間狀況) 12:30~13:00間回池田港在忠左衛門午餐坂手港(可捨棄,可從土庄搭公車到) 草壁港(可捨棄,可從土庄搭公車到) 草壁港吃冰淇淋 三都半島 來得及就去城山櫻公園看夕陽 18:30回土庄港 留四海與土庄各人自己去 一定有人看出這樣安排行程的原因了。原則一:要換車、較遙遠,自己不容易抵達的地方優先;原則二:看作品也要好好吃午餐,平常一兩個人比較難吃到各種口味的餐廳,這時就是去的好時機;原則三:保留行程彈性,出發前先跟同伴溝通保留預先刪除的地區與原因(自己搭公車去也方便)。 那麼行程實際上是怎樣執行的呢?請容我以下以標註時間與地點的方式,讓讀者們(假裝)跟我們一起自駕遊小豆島一天吧。 10:00抵達土庄港取車 填寫資料、檢查車輛等手續花了20分鐘。由於除了我之外兩組人都將先後投宿海廬,於是便先開車去放行李與聯繫晚餐、飯店接送巴士的時間等。 10:30抵達海廬 海廬居高望遠的景色真好。寄行李、確認飯店接送巴士時間等等再花了20幾分鐘。開心的準備前往中山、肥土山地區之際,因為午餐地點位於池田港,餐廳從11點開始營業,事先詢問過知道當天13點之後有團客,再加上若看完中山、肥土山地區的作品後再繞回池田港,與之後打算往大部港方向的路線較不順,於是提議先去超市補充路上水糧,然後直接去吃午餐。 對,什麼都還沒有看到,就要進展到吃午餐了⋯⋯ 11:20抵達忠左衛門 忠左衛門位於從池田港步行大約10分鐘的位置,從餐廳窗邊可眺望池田港、以及井上誠耕園的橄欖園。這裡的橄欖樹是幾年前餐廳與一樓的土產店開始營業前才種的,因此即使到了橄欖的收穫季節也還看不到結實纍纍的模樣。但為了讓人透過實際的飲食、體驗橄欖油與橄欖相關製品而開設的這家餐廳,不定時會更換菜單,餐點的食材多採用在地產物,但較屬洋風料理,份量也較大。兩年前與女生朋友兩人一起來過,深知什麼都想吃但卻吃不完、點不下手的扼腕,也因為這裡的餐點在高松算少見,趕快趁著這個機會領其他人來。 結果果然吃得很開心。 橄欖牛義大利麵、自家製麵包、油漬章魚、當季蔬菜沙拉、橄欖豬排、當季果汁與當季果汁沙瓦⋯⋯,餐不是重點,照片就不全上了。 店裡銷售的橄欖油就這樣大方的擺在桌上。如果願意跟服務生聊聊,詢問什麼料理適合搭配哪一種橄欖油,你會吃得更暢快。我問了,所以我們追加了兩次自家製麵包。 吃得飽飽,拍了大合照。時間是12:30。但我不好意思說,我們到這時還一。個。作。品。都。沒。看。 13:10抵達中山地區,終於可以對著王文志老師的作品大叫我們來了 約12:30結帳,再留了點時間讓大家逛逛一樓商店買土產,便直接前往中山,路程並不遠,但從停車場步行到抵達作品的路途中是小路與陡坡,大約走了10分鐘。 以離開時遇到團客正要前往的人背影圖顯示比例尺。 是一個風剛好涼、走完有點熱,而在作品當中相當舒適的日子,加上當時看作品的人正好不多,大家先脫鞋躺成一排。想睡午覺的、互拍照的,以及回到工作模式一個人逛來逛去看來看去的,互相探勘作品再邊分享感想,離開時已14:00。 14:30抵達肥土山地區,進到義大利作家的作品フルイール 其實中山與肥土山的距離並不遠,但從中山離開駕車前往肥土山時,在一個路口我們迷惘了一下,當下詢問指揮交通的工作人員,他們也表示並不知道路,於是小小繞了一下才找到肥土山地區的停車場。遇到一個相當親切的志工伯伯,知道我們來自台灣,拿出筆記與我們說中文。 很喜歡這件作品,遠望小豆島的景點之一的大觀音,邊拍照邊感覺一種趣味。以許多珍奇、可愛的植物裝飾泳池周圍的作品,五人散開分別拍照與發呆吹風。或許是因為會期開始的第一天,作家參加了早上的開幕活動,剛好遇到本人也在,與我們隔著一段距離說話,正當用日文說很喜歡這個作品時,他用中文打招呼,甚至是用台語「兜蝦」回應。 然後再步行繞過河川去看豬鹿垣の島。2013年就有的作品。 到這裡我才發現,雖然一直以為在小豆島自駕比較方便,但有時停車場設置的位置其實比公車站牌更遠,加上如果沒有良好導航(而有些作品並沒有地址或電話可輸入導航,只會顯示在某個區域位置),其一是有小小迷路的可能、其二是從停車場步行至作品的距離有可能比起搭公車更遠。 但自駕的時間彈性當然還是所向無敵。 而這次的五人組成也是恰恰極好的組合。儘管有人已經來看過作品,但也沒有不想浪費時間的意思,或有人對作品或島嶼有許多疑問,大家沿途停下來認路邊蔬菜植物,時而在沒有其他人的作品前坐著聊不同視角看到、感受到的,步調大致相近。 最後意識到本日進度只有10%的人是我,提醒大家走回停車場時已經是15:00。 15:40抵達大部港周圍,跳過了北浦 相信所有第一次來小豆島的朋友都會想先看到兩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也因為大部港是個必須換公車才能到的地方,因此途中決定先捨棄北浦。 一在停車場停好車,便遇到當地的志工從公車站疾走向我們,問我們從哪裡來,回答台灣之後,志工阿姨很熱情急切:「林老師正在作品那邊喔!」 道了謝,但還是先往小豆島の木去。蓋章志工親切叮嚀著場域內外的光線差異,提醒我們要注意哪些事情,包括入場時要等眼睛適應黑暗、小心腳步,以及看完作品要出來時小心別撞到頭(但我還是撞到了,這是警語)。而我好奇著這兩年非藝術祭期間,這件作品就這樣一直被放置在原處嗎?聊了一下,這裡的志工知道大家來自台灣時繼續熱切:「林老師正在作品那邊,你們趕快去!」 16:00穿越馬路、走向海邊,抵達了大部港邊 蓋完章剛入場,從台灣來的、協助製作作品的志工一發現我們是台灣人,又熱切的想要帶我們與林舜龍老師打招呼。但林老師正在與別人說話,急忙著說沒關係我們先看作品,然後我們得到了一次超完整仔細的作品導覽。 三年前來大部港時是秋會期,站立在海灘上朝向不同方向的孩子們的身體多數早已風化剝落,只留下芯的不在少數。那樣的哀愁感,正符合作品主題,讓我與妹妹在港邊待了許久許久。 這次的作品儘管少了那樣哀愁的感覺,卻仍有延續的意味。由孟宗竹與真竹構成的這件作品,站在作品裡的每一個位置都有不同的感受。 或許多數人喜歡的是這裡。 但我注意到的是這個。 詢問志工這石塊是否有特殊意義時,她說要去問林老師。殊不知林舜龍老師正結束室內的對話走了過來,在二樓看著站在一樓的我們。 沒有什麼比作家本人跟我們聊作品創作更尊爵。沒有什麼比能親自向作家本人發問更機會難得。而林舜龍老師也真的緩緩地說起了石塊的故事。 並不是藏私,但由於春會期才開始,請容我先不把聽到的寫出來,留給接下來要來的朋友自己聽故事的樂趣。雖然目前並不確定是否會一直有志工在這裡解說作品的故事,但後面再去的朋友也有遇到工作人員說明。 小豆島一直是個在教我捨棄的島嶼。原來不論搭公車或自駕,都不可能擁有全部。聽完故事,大家一邊閒聊,我則走來走去,從不同角度看作品。 在驚覺時間流逝、林老師也有其他事情要做時,已經16:40了。而島上的作品展覽時間幾乎都只有到17:00。 雖然往哪裡開都看不到作品了,但不甘願就這樣結束一日自駕行程,走回停車場,還是決定帶著大家先去草壁港邊吃了冰淇淋再結束這一天。 17:40 草壁港明明沒有這麼遙遠 因為商店有電話與地址,有恃無恐的輸入導航,不料導航裡的資料錯誤,一整車硬是繞路先回到土庄港。生氣的放棄汽車導航,以人體導航的取代,開往草壁港。剛好趕在店休前抵達,滑壘成功。 草莓、牛奶、巧克力口味不稀奇也好吃,但更喜歡利用島上食材做的橄欖、醬油、當季橙類⋯⋯等口味。而人多的好處也就是可以點不同口味分食。四月底尚冷,但誰也沒能忍住不點。 正好吃到要關店。接著即使再上城山櫻公園也看不到落日了,帶著尚算飽足的身心回土庄港。18:30,要搭船回高松的、要住宿島上一晚的,在港口邊解散。 即使翻開自己排的行程,看到根本未達30%的進度啞然失笑。但這天的步調與彈性,卻也剛好在每件作品處充分體會、閒聊,也吃到島上美味。我想,應該還是會有人覺得我們這樣的自駕一日超級不划算,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嘛。 小豆島很。大。一天能看一半作品與景點就已經很棒了喔。心不要太大。 下一篇再來看看小豆島公車一日遊又去了哪裡。  

Read more
寫うどん番長、寫手打ちうどん大蔵

拖著兩個行李箱來高松那年,一開始找房子並不算太順利。某天來看這附近的物件,車經過うどん番長這家烏龍麵店時,仲介說:「這家的烏龍麵很好吃,朋友每次到高松都要吃過才覺得來了高松。」 終於確定了住所之後,量了空間尺寸,空無一物的家,需要哪些生活必需的東西呢?抱持著期待與不安,混雜著可用資金有限的煩惱,經常騎著買來的二手單車,往三条站的ゆめタウン裡的MUJI與ニトリ看家具比價。 每次中午時分經過うどん番長總是大排長龍,隊伍卻毫無不耐的樣子,一種安寧的秩序。 一次過了午餐時間,人潮稍減,終於停下車走進去,點了只有高湯的かけうどん。只有高湯與烏龍麵條,是很難用重口味的調味料欺世的,而簡單收服了我的味蕾。第二次、第三次……,我開始習慣把吃飯時間留給這家店,也開始嘗試各種口味,之後就決定了在うどん番長的定番是とり天うどん了。那個炸雞之酥嫩多汁……。 這家並不被太多人介紹的店,反而是那一年來找我的朋友幾乎都被我帶去吃過的烏龍麵店。其實,只要不是在觀光景點的附設店家,在香川的烏龍麵專賣店真的還沒吃過難吃的,但うどん番長對我而言,更帶著一點頑皮的自傲,帶著朋友去住家附近看似不起眼的店,然後看著朋友們發現美食的驚訝的表情。即使因為客人總是來來往往,這裡並不像某些在高松的店,店員會與客人親切的多聊幾句,一直以來的互動關係也僅止於點菜、上菜、結帳、離開時習慣的招呼聲。但對我而言,或許うどん番長也混雜了自己初來乍到對於新生活的各種不安,終至家裡所需都逐漸備齊的基礎安定感。在味覺的部分。 有次,日本朋友分別從關東關西來高松看我,藝術祭與烏龍麵巡禮的尾聲,帶她們來うどん番長。這裡的麵團份量並不少,對當時食量還算正常的我而言,每次吃完已經是超飽的程度。不料女生朋友們吃完自己的不同烏龍麵以及合點的おでん後,竟然還蹭著我說想要再加點一碗咖哩烏龍麵一起分吃。 「我吃不下了呀,剛剛的麵份量不少呢。」我說。 「可是真的好好吃喔!妳吃一口就好嘛!我們再點一碗咖哩烏龍嘛!」 「好吧!真的很好吃齁,我超喜歡這家店的。」驕傲地說。 之後農曆年回台灣一趟,回高松再經過這裡時,赫然發現店外掛著招租的看板。查了好久,才知道那個看似壯碩、每次去都在製麵室帶著有點威嚴的表情揉著麵團的店長突然去世了。突然。空置了一段時間的這個店面,終於再掛上新的招牌,竟然也是烏龍麵店,但一年多來,我卻從來沒有想要進去的念頭。 今早醒來,感冒時的味覺特別任性,忽然很想念うどん番長的ぶっかけうどん,終於去了舊店址的新店面。店裡空間一點沒變,煮著おでん的爐子的位置、櫃檯的位置、製麵室的位置,甚至停車場停放的車輛,也並沒有比過去少。然而牆上掛著的、桌上放著的菜單,透露著這裡已經是手打ちうどん大蔵,不再是うどん番長。 菜單上寫著咖哩烏龍麵使用自家特製香料,辛香味特別,還有麵麩。多數是ふっかけうどん派的我,不知不覺選了咖哩烏龍麵。餐上得很快。的確是在日本少見的咖哩味道,少了圓潤的甜味,多了點刺激感、吃著吃著會冒汗的辛香料辣。麵條仍然有彈性,麵體甚至有點像是台灣的刀削麵那樣,形狀與口感都是,麵條咬咬、麵麩入口,是很新鮮的口感。 會再來吃其他味道的烏龍麵。但也清楚知道うどん番長的口感與味道不在,不再。新舊交接之間,不滅的記憶與懷念還在。

Read more
在地與觀光之間

和許久沒見面的朋友相約在港邊見面,因為碰面時飢腸轆轆便隨便挑了一家什麼都好的餐廳進去,邊聊著才想到要來這裡,共同的朋友開的店。從高松港一路走到這裡,一面看著商店街的變化。 我點了啤酒與柳橙戚風蛋糕,朋友則點了咖啡與布丁帕菲,交換著吃。明明是甜點,卻都是不過於甜膩的味道,布丁底的焦糖有剛好的苦味,大人的甜點。 店裡可以容納的人數不過15人左右,去年才開幕的這裡,多數時間由朋友自己顧,牆上的菜單光是前菜、下酒小菜與主食已經洋洋灑灑20多種,還不包括吧台前的自製餅乾,印成菜單的固定餐點有pizza等等,到底怎麼有辦法一個人做那麼多種菜?在客人陸續結帳的空檔,我聽了長年住在這裡的朋友聊著第一屆藝術祭開始時他去了哪裡、以及後來的變化;另一個朋友更誇張,在地中美術館還在施工時就去住了benesse house,據他說那時住宿不選擇飯店的餐點就沒有東西吃(直島有便利商店還是這幾年的事呀畢竟);資歷最淺的我已經感受到高松的轉變,更遑論他們。 當連鎖店在商店街逐漸變多,那固然是對觀光人潮便利的選擇,然而如果地域復興是最初的目的與想法,那麼是不是更多對於觀光客看來似乎難以進入、但卻真正能品嚐到當地的小餐廳更應該設法降低對外來人進入的門檻?如果到了日本各地都吃吉野家すき家,在旅行裡留下記憶的味道有沒有分別? 於是掙扎著寫了自己的秘密基地。琴電瓦町站與片原町站步行約7-10分鐘內可到達的喫茶R。 預約的客人陸續進來,老闆朋友進廚房開始做菜,在吧台坐著的兩個人則討論著寫在黑板上、不定期變換的菜單: 「我從一進門就很在意自家製鴨肉生火腿的味道啊。」 「鹿肉!竟然有鹿肉義大利麵!」 「那個我也很在意。還有,魚類料理也超好吃。還有你有看到有pizza嗎……」 然後想念起之前一群人來吃各種義大利麵、義大利餃與醃蔬菜條、自家烤無花果……的味道。 弱就弱在坐在吧台的兩人的胃。我不斷好奇的探望廚房,於是朋友端出一小碟鹿肉義大利麵的鹿肉給我們說:「我在想你們是不是擔心有味道還是沒吃過,只拿一點點給你們嚐嚐看。」剛好一人一片肉幾片菜,越嚼越出現油香與調味恰當的鹿肉,只有讓我更生氣自己的食量之弱。 雖然成為旅遊景點之一,高松卻與其他去過的日本旅遊地方不同。當地的色彩與生命力仍然鮮豔,卻也看得到所謂商機與前景。在這樣的轉變期,既想要很多人看到他的好,同時也在想,那些有一點不方便,卻是更當地的人事物,該怎麼跨越所謂的語言障礙與心魔被觸碰體驗呢。  

Read more
無所事事的美好

不論哪個城市,變化總是城市的本質之一,但不管第一次來是幾年前、或者來過了幾次,佛生山溫泉沒變,從最初到現在都是可以讓我放鬆、休息、安心的地方。尤其在正式移住,知道他們會拒絕某些採訪後,也只有變得更喜歡。 追根究底,是因為店主顧慮到營業場所的特性與胃納量,不願意大幅曝光、觀光客增加之後有可能反而排擠了原來的客人們足以舒適使用的空間與氣氛。 這是多慮嗎? 星期天的傍晚,已經是這一年來的這幾次最少聽到周圍出現日文以外的語言的一次了,天氣也還算微寒,但大廳、浴池的人卻滿滿的,幾乎每個池子都讓我有了鍋裡正沸騰浮上水面的水餃那樣的聯想。 第一次體驗的日本溫泉並不是佛生山溫泉。但大概因此第一次來就喜歡上吧。有別於曾去過的深山裡的、城市中的,佛生山溫泉的設計極簡、現代、明亮,休憩大廳的整片落地玻璃窗,讓室內空間與戶外連成一體。而女生浴池的淋浴空間與溫泉池一樣利用大片玻璃落地窗區隔內外,天氣好時、溫暖時會打開玻璃窗,於是那種想到溫泉時幾乎會浮現的潮濕、黏糊等字眼完全不出現在這裡。戶外的不同溫度溫泉池與碳酸冷池雖然會讓人在冬天從池子起身時咬緊牙根,但春夏秋卻是完全與自然融為一體,偶爾也會在中庭的椅子上躺著看風和日麗。泡在池子裡見過雨景、見過夕景、遇過飄著細雪、也有夏日豔陽高照看著中庭種植著的不同植物葉影搖曳的模樣,但那種與「日式」有直接聯想的常夜燈、枯山水就不用想在這裡看到了。誰說在日本泡溫泉一定就是只有一種想像呢?是佛生山溫泉告訴了我這件事。 有時候泡完溫泉後會吃碗烏龍麵、點份咖哩飯,夏天當然少不了的是冰,偶爾平台上還有麵包時,也會挑一兩塊帶回家當早餐,包裝簡單口味選擇多種的豆子價格不貴又好吃(最喜歡柚子豆了),當旅人時每次來必買的琴電與佛生山溫泉合作的明信片,現在變成偶爾想給台灣朋友驚喜與報平安時的選擇,而沿著牆邊的平台上放著的文庫本二手書,是為了讓人充分享受在溫泉池裡可能的享受,雖然遇過在池子裡讀書的人並不太多,但也曾經在從東京搭夜巴抵達高松後,直接拿著書與盥洗用具直接在佛生山溫泉消磨了一個早上。 想要體驗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ary, Love)中提到的「dolce far niente」(無所事事的美好),在溫泉池裡發呆、看書,或者泡完溫泉後在大廳發呆、吃冰,在這裏,這片寧靜垂手可得。 仍然是在高松最喜歡的地方之一,那種又想要介紹給朋友,又害怕太多人去會影響品質的心情。如果你們也去了,可以好好體驗當地感受,別把這裡當成觀光勝地嗎? (原文於2017.3發佈於 #台灣女子的瀨戶內生活)

Read more
人各有病之吃一碗鮮味拉麵

平常其實很滿足於便宜又選擇眾多的烏龍麵,要是被問到是烏龍麵派或蕎麥麵派,回答絕對是烏龍麵。天氣熱時吃冷烏龍麵,天氣冷時有基本款湯烏龍麵或咖哩烏龍麵。但當這回感冒拖很久,覺得味覺飄到外太空時,忽然很想吃濃厚清淡適中、湯汁可以有回甘感的拉麵。 位於琴電栗林公園站步行約10分鐘內可達的麵屋軌跡本店。以鹽味拉麵聞名的麵屋軌跡,訴求是香川第一家鹽味拉麵專賣店。店裏販售的品項並不複雜,拉麵麵條有細麵條與手工製扁寬麵兩種可選擇,也有蕎麥麵的選擇。口味方面除了標準鹽味拉麵外,也有台灣風味擔擔麵或者季節限定口味,像最近就有黑芝麻與白芝麻的辣味拉麵可選。 店裡座位也不多,兩桌加上吧台位置,頂多可以容納20多人。但即使店裡客滿,稍微等一下也就有位置了。 選了鯛魚鹽味拉麵。就跟吃pizza會先選瑪格麗特一樣的意思。 碗邊掛著的一小瓣檸檬,碗口抹著小小一匙柚子胡椒。先喝一口清湯。啊⋯⋯這就是我最近想要的東西啦。一點海鮮的甘甜味被鹽巴帶出更深醇的味道,味覺有種得救了的感覺。將小瓣檸檬擠到湯裡,少許酸帶出清淡不黏喉的滋味,吃幾口拉麵喝了三分之一碗的湯,再把柚子胡椒攪進湯裡,海鮮的味道淡了些,但湯又多了點層次感。 沒有人說愛烏龍麵就不能吃拉麵啊。收進深夜食堂清單。啊,這裡的煎餃小歸小,但也蠻好吃喔。

Read more